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业物联网有了“中国创造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站马屯
    2017-01-12 01:11:21   转载

    2016昆明农交会,上海农业物联网成果集中展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。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仁不让地打出了“中国创造”的牌子,尽管吸引了不少眼球,记者从参会人员的眼神里还是看出了许多问号。毕竟,智能数字传感器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,做不到系列化标准化、控制器不能适应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、云终端无法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,就没有资格宣示“中国创造”。

    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软硬件技术领先

      “除了西藏,其他省都有我们公司的农业物联网项目,而我们的两个维护人员几乎足不出上海,通过电话指导就行。”公司总经理古成龙自信地说,“我们这群80后的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要成为农业物联网‘中国创造’的领军团队。”

      记者不由地感叹,一群名不见经传的80后哪来如此的自信?

      古成龙的自信,来自他的团队。团队开发的农业物联网软硬件,特别是系列化传感器,成了国内外同行争相合作的“香饽饽”。团队专注于用农业物联网改变中国传统农业的情怀,通过一个个项目扎根在广阔天地。

      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室里,记者看到了代表“中国创造”的左岸智慧农业云平台3.0系统,这个系统分成九大子系统,分别面向公共服务、生产主体和农产品消费者,随机打开在全国各地的项目视频监控,每一个都处于实时运行状态。

      “这样的系统并不稀奇,我们自豪的是,构成这个平台的所有软硬件都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。”古成龙指着云平台控制运行系统模板说,“你看,这是我们开发的手/自动一体操作控制器,气体类、土壤类、水质类、气象类4大系列几十种传感器同时聚合的标准化输入输出装置,所有的信号通过一个通道上传到智慧云终端。”

      这些年来,记者一直跟踪关注中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实践的发展,深刻了解现阶段中国农业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瓶颈,首当其冲的是控制器在农业设施远程控制与手动控制存在互相干扰、传感器质量不过关、接口无法标准化、生产现场与办公室演示不能统一等问题,绝大多数物联网公司采用“拿来主义”,因而大大增加了中国农业物联网的运行成本,严重制约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。

      古成龙团队从控制器、传感器这两大硬件着手技术攻关,不仅开发了包括实时监测重金属离子的数十种传感器,还把这些硬件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寿命提高到10年以上,同时,解决了传感器接口标准化、各类信息集成上传的问题,从而做到了通过智能农业云终端、PC端、手机端都能实现各种功能的物联网平台。

      不得不承认,左岸智慧农业云平台3.0系统是一个“中国创造”的农业物联网平台,因为它的“中国创造”基因,才具备了广泛应用的前景。

      放弃高额利润,选择责任担当

     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,不管是公司还是团队,他们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,与其在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之间存在不小的反差。

      “你们这样的技术创新型团队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大显身手,为什么会专注于农业物联网呢?”

      记者的问题,让本来就不健谈的古成龙更显腼腆,他挠着头说:“我们团队的理想是要让信息技术造福最广大的人民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信息技术在‘三农’领域大有作为,既没有技术壁垒,又极具挑战性,我们就一头扎进去了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